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招聘 >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心得体会)

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心得体会)

构建产教结合需要把握的五个“关键点”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

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心得体会)

宗成博士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号文件,旨在有序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改革,切实提高职业教育质量、适应性和吸引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大国能工巧匠。其中,

“产教联合体”是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组织以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要素为纽带,通过实体化运营,实现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推动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功能。

推动形成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的职业教育学校联合体。纵观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当经济发展处于工业经济成熟和知识经济的过渡阶段,当科技发展需要更多专业化人才,个体学习具有终身化特征时,

促进优质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成为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理性选择。构建产教结合,需要把握五个“关键点”,即育人是初心,项目是抓手,平台是支撑,利益是纽带,资源是基础,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

科学合理规划建设目标,建立系统持续的政策支持,寻求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第一,以育人为初心,明确价值追求

产教联合体旨在加强政府、学校、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搭建信息和资源的交流合作平台,在各方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实现人才共育的目标。

具体表现为:(1)学校通过共同制定培养计划、组织教学衔接等方式在联合体内选拔后备学生;获得企业的资金、设备、师资、实训场地等支持,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根据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信息,设置专业,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与企业联合培养学生,解决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最大程度实现“供需匹配”。企业利用学校的师资和技术优势,通过与学校的技术合作,

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和水平;通过参与人才培养,提升核心竞争力,扩大社会影响力。政府通过整合优质资源,可以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财政投入的效益最大化。

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和区域人力资源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拉动地方经济增长,扩大区域影响力和知名度。科研机构面对“卡脖子”的技术,围绕重大创新领域和重点创新任务,高标准配置优秀人才。

形成产学研一体、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协同的技术研究体系,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精准对接。因此,调动联合国内各方面教育资源,推进教育资源供给侧改革,形成育人合力,凝聚价值追求。

第二,以项目为抓手,加强统筹规划。

首先,坚持政府的总体部署。政府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角度充分把握教育和产业的发展趋势,制定国家层面的产教联合体建设规划和发展战略,有组织有步骤地安排和推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国家宏观政策为指导,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统筹规划各地区产教结合的规模、类型和格局。

其次,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分步有序推进建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要确立相应的发展目标、任务、模式和效果:在正向发展阶段,要以专业为纽带,

实现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资源共享,优化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增量资源优化组合,在不改变现有资源隶属关系的基础上,促进资源互补和利益共享;在蓬勃发展的阶段,

各主体实现多角度多元化、深层次、全方位合作,从人才培养合作逐步拓展到产品研发、技术研究、成果转移等深层次合作;在稳步发展阶段,力争在办学体制和机制上有所突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批比较完善的产教联合体。

从紧密合作过渡到实质性联盟,进而为过渡到实体奠定基础。

第三,提供长期、配套、持续的政策保障。追溯过去成功完成的项目,政府不仅有推广法案、扶持资金政策,还有扶持平台建设政策、优惠政策以及奖励性减税和奖金激励。因此,

要全方位推进产教联合体,不仅要有项目初期的推进和扶持政策,还要有财政、金融、土地、信贷、就业、收益分配等相关配套政策,保证项目的顺利运行,鼓励参与主体积极投资。

第三,依托平台,完善组织管理

首先,建立合理的产教联合体组织结构。由政府、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参与的理事会的成立,使组织从松散的合作转变为紧密的合作。理事会行使联合体的最高权力和集体决策权,负责联合体的总体规划、协调和管理。

有效推动各类主体深度参与职业学校专业规划、人才培养规格确定、课程开发和教师队伍建设,共商培养方案,组建教学团队,共建教学资源,共同实施学业评价,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其次,建立政府主导的管理体制。在国务院职业教育部际联席会议领导下,完善分级管理、地方优先、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积极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实现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

通过制定政策、营造环境、搭建平台、提供咨询,引导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协调产教联合体各方利益,统筹职业教育整体改革发展。

第三,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投入机制。坚持教育的公益性质,确立财政投入的主体地位,借助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吸引社会资本和产业资本投入。

探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投资新机制。将符合条件的职业教育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预算内投资支持范围。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支持职业教育发展。

第四,以利益为纽带,激发合作活力。

首先,建立产教联合体的协调机制。明确各个主体的责权利,协调多个主体的力量。其中,政府扮演着产教联合体办学的主体角色,协调资源配置,协调多方利益。

为产教联合体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空间;行业负责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制定行业专业人员分类标准和岗位资格标准,提供行业岗位需求动态信息,促进专业布局与地方产业结构紧密衔接。

提高人才培养对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参与学校专业规划、人才培养规格、课程开发、教师队伍建设等。科研机构旨在搭建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打通科研开发、技术创新、成果转移的链条。

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学校积极服务企业就业、培训、产品研发项目,推动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资本合资、教学合作、R&D合资、产业共建等方面共同发展。

让学校和企业成为共同的教育主体。

其次,建立产教结合的激励机制。根据不同的方式方法,制定产权界定、利益交换、成果占有的规则,寻求产教结合中资源的最佳配置方式。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的模式和运行过程中利益分配的创新机制。

制定财政、金融、土地、信贷、就业、收入分配等支持职业教育的具体措施,真正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鼓励企业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岗位,支持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

形成政府主导、工业企业与学校密切合作的职业教育新格局。

第三,建立产教结合的保障机制。完善制度环境,及时总结各地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改革的典型经验、基层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典型事迹,做好相关宣传报道。

营造全社会充分理解、积极支持、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确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方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表彰奖励优秀职业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和技术技能人才。

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五、以资源为基础,强化组织保障

实现人才培养的有效对接;给予产教联合体一定的专业设置权、课程开发权;鼓励校企双方在人才、师资、设备、场地等资源方面的互通;支持在联合体内建立等级递增的技能考核鉴定机构;支持联合体内成员单位共享公共实习实训平台建设等。

其次,增加公共财政扶持力度。在国家和地方层面分别出台支持产教联合体的专项财政支持政策,以多样化的形式推动产教联合体运行。借助评估,对人才培养质量高、办学效益好的产教联合体,

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经费支持。建立政府基金,以项目为载体,对产教联合体提供经费支持。

再次,加大优惠补偿的支持力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金融支持等方式,推动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园区提高生产实践资源整合能力,

支持建设一批企业实践中心;鼓励学校、企业以“校中厂”“厂中校”的方式共建一批实践中心,服务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实训、企业员工培训、产品中试、工艺改进、技术研发等。政府投入的保持公益属性,

建在企业的按规定享受教育用地、公用事业费等优惠,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

让实践中心成为推动职业院校产教深度融合的关键载体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双高办副主任、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在读博士

任锁平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把深化产教融合作为推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点,创新提出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的工作任务。

职业学校需要紧紧抓住实践中心建设这一政策红利,把握好“一个核心、两种模式、三大服务”的关键要素,推动职业学校产教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办学质量。

一、一个核心: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

职业学校应紧抓《意见》释放的政策信号,加快推进创新实践中心建设,坚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创新引领的原则,构建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推动职业学校产教融合走深走实。开放包容是共建的前提,

校企双方要坚持开放的理念、包容的心态,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文化认同、价值认同,营造校企双方合作的良好发展环境。职业学校要加快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规章制度,破除阻碍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问题,

推动内部治理体系变革,形成有利于促进校企深度合作;企业应充分发挥举办或参与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把握好长远与短期、直接与间接的利益发展关系,建立一种与职业学校相互支持的协作关系,

促使校企双方共享利益成果、共担责任风险。互利共赢是基本的动力,要把以诚相待、普惠共享作为合作发展的根本之计,校企双方形成彼此依存、利益交融、成果共享的发展机制,

不断创新联合育人、产品研发、技术服务等合作方式,促使学校育人与企业生产形成更多利益共同点,产生更多合作成果,凝聚更为紧密合作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创新引领是共享的关键,

就是要对标区域内产业发展前沿和需求,让实践中心既满足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进入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也符合企业对产业转型升级所面临的产品升级、技术改造的需要,促进教学与生产对接,

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二、两种模式:发挥学校企业双方优势力量

《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学校、企业以“校中厂”“厂中校”的方式共建实践中心,对职业学校而言,在实际建设中不同的实践中心可能会采取不同的建设模式,同一学校也可能出现两种模式并存的现象,

这就需要学校和企业积极协商沟通,根据需求进行合理选择。

一是“引进来”的“校中厂”模式。这一模式本质是“引企入校”,在实践中已经具有较好的探索经验和基础,比如原有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等,新时期实践中心建设既要吸收好的经验,也要进一步创新方式,

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对学校而言,通过为企业提供场地、设备等支持,引入企业的真实生产项目,学校具有更多的主动权,能够灵活机动进行调控,把更多的功能聚焦于人才培养;把企业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

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真实感受企业的文化、生产,教师能够参与企业真实生产过程,为教师实践锻炼创造更为便利的条件。对企业而言,企业能够减少生产投入的场地建设、设备投资、人员等生产成本,

充分利用好学校教师的智力资源,推动企业产品的研发和升级,有效提升产品的质量。这一模式对于远离产业集中区的职业学校而言更为合适,可以有效降低学校因外出实践教学所产生的各种成本。

但缺点在于学校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难以实现随着技术、工艺及社会发展需求的转变及时更新设备,无法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也难以持续。

二是“走出去”的“厂中校”模式。这一模式主要特点是职业学校走出去办学,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先导,实践中心建设资金与设备的投入更新更加灵活,更加突出市场化运行机制,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学校而言,

学校减少了设备、资金等投入,尤其是一些设备要求高、投资额大的专业,通过主动融入企业发展,既可以解决学校投入不足的问题,同时可以更加方便地推行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把课堂搬入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中,企业工程师更加便捷地参与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有利于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生有更多的企业生产实践机会,对企业生产流程、文化价值等各方面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对于培养和提升学生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具有更好的效果。对企业而言,不仅可以享受到相应的教育用地、公用事业费等优惠政策,还能够掌握更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话语权,通过以行业企业主流标准开展人才培养,

企业岗位能够与人才培养无缝对接,以准员工的形式开展人才培养,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人力资源红利,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对于促进企业产品升级、技术转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但由于这一模式中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设备、资金,在面对各种市场环境下的企业利益发展需求时,可能面临合作不稳定性的问题。

三、三大服务:推动职业院校提升发展能级

一是服务学校人才培养。对职业学校而言,实践中心建设初心是校企联合开展人才培养,进一步深化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2022年11月,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通知》,

这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职业教育进一步深化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抓手,实践中心建设可以更好地助力这一项目推进,创新工学交替、育训并举的学徒培养培训模式,让真实生产任务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促进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是服务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对企业而言,其核心竞争力主要源自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两大方面。实践中心建设要形成利益共享的良好机制,就必须不断创新合作形式,集合学校、企业等主体的优势资源要素,

为企业产品升级、技术创新等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职业学校要通过实践中心建设,建立健全服务企业生产发展的机制,激励教师主动参与企业项目研发、技术成果转化,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

培养更多满足企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是服务社会技能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而言,实践中心要积极对接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充分运用市场化运作机制,调动企业员工和职业学校教师的积极性,

研制开发技能培训包、数字化培训资源;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面向企业在职员工开展入职培训、专业技术培训和数字能力提升培训,面向社会人员开展多类型的技术技能提升培训。

为实践中心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多保障条件,提升企业和职业学校的品牌影响力。

本文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年第13期,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引用本文请标注:曾天山,庄西真,宗诚,任锁平.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全面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13):5-12

最新资讯

推荐资讯

Baidu
sogou